菜鳥初上AWS ,一塊未知的紅色大陸

作者/ Jack Chen,成大經濟系、政大企研所及UC Berkeley 交換學生,曾於信義房屋擔任業務一職。目前任職於北京的AWS (Amazon Web Services) 的 Commerical Business Development 數個月,在此分享求職的心路歷程,帶大家探索中國這塊未知的紅色大陸!

 

21745238_1713575445328790_2145682507_o

中國互聯網產業飛快的成長,讓我選擇了「雲」產業

老實說,在兩年前,我壓根沒想過會進入科技業,或現今中國所稱的互聯網,沒想過自己會踏入「雲」這個產業,更沒有想過會加入Amazon這間公司,進入AWS。在2016年,同儕紛紛都畢業之際,當時選擇到期待已久的美國交換一年,我在美國的時候,修了一些跟Coding相關的課程,才漸漸對於科技業生態、網路架構有著粗淺的認識。這些程式語言的課程,對於大學念經濟,研究所念MBA的我,是過去鮮少接觸到知識跟技能,其中課堂中的朋友、同學、助教等,有些人在Google、Apple、LinkedIn等著名的科技公司工作,但更多的是在新創公司中做著有趣的專案。這些同儕朋友,每天隨意著穿著T-shirt和牛仔褲,學著很新的知識,相較於我過去認識的其他產業,學習步調更快、組織架構野更扁平,覺得這樣的環境,簡直就是為365天中大約有360天都穿著拖鞋的我量身打造的,隨著一日一日漸漸熟悉,心中對於未來職涯的輪廓感覺越來越清晰:我覺得這樣的產業環境會是我喜歡的!一年過去了,轉眼間,就要結束在美國Berkeley交換學生的生活,當初的我,並沒有設限自己一定要在哪邊工作,只要有好的工作,台灣、北京、上海、新加坡,我都願意嘗試,也開始多方投遞履歷,在經歷了多次遠程的面試後,我變得較傾向於在中國工作,原因很簡單:中國互聯網產業飛快的成長。

很多人會把北京比喻成第二個矽谷,科技業,或是互聯網,在中國這樣的市場,我覺得更有趣,除了Copy and Paste 出現了在地化的Airbnb 、Youtube、Uber之外,中國的互聯網市場冒出了很多自己獨有的生態:騰訊 、 美團 、阿里 、 滴滴、 Mobike、 愛奇藝 、 餓了嗎。騰訊改變了支付這件事,各種場景的實現。Mobike改變了綠色出行,最後一哩路,走得方便又乾淨。餓了嗎跟美團外賣的補貼大戰,如何讓懶人維持用戶忠誠度。凡舉透過互聯網,使讓原本產業的商業模式翻轉的例子太多!既然要踏入這個產業,我就想設身於現今產業成長最快速、最暴力的地方,這也是我選擇中國工作的主要理由。

21755066_1713575438662124_704835805_o

 

中國的雲生態到底為何?

那幫大家稍微科普一下,什麼是「雲」? 那這個產業的使用者有誰?

雲計算:是一種基於網際網路的運算方式,通過這種方式,共享的軟硬體資源和資訊可以按需求提供給電腦各種終端和其他裝置。

用白話來說就是: 試著把雲的提供商當成一個台灣電力、自來水廠,這樣的公司,雲的提供商,透過規模化的方式,讓大家可以透過網路去取用這些「計算 」、「存儲」、 「 數據庫 」 等資源,想著在網路上按幾個鍵,家裡就突然多了一個水龍頭可以供水,一個插頭可以插電,而不是自己要去買太陽能電板、挖口井,這樣的感覺。 那提供這樣的服務,我們的TA 是誰呢? 這樣的客戶會是誰呢? 首先要去想想,雲的好處是什麼? 「 彈性 」 、 「容易部署 」 、「兼容性高」 , 這樣的好處扭轉了過去傳統IT僵化的成本結構,對於上市大公司的創新專案,或是服務的全球擴張,可以讓這些人以一個更低的成本去試誤,讓你可以在發現專案不Work之後,秒速的去更改或去回收,除此之外,因為工程師們,不用在去管理這些基礎服務,解放工程師的生產力,可以花更多的精力在研發、產品迭代 等,因此許多新創公司,在IT部署上,都會選擇雲。

而關於中國的雲生態,從全球市場來看,AWS在Gartner評價中,在雲計算領域屢年被評為領導者,但在中國卻不是這麼一回事,阿里雲在中國公共雲市場上佔據絕對的領導地位,在市場份額是AWS、Azure等其餘的總和。中國這塊市場,不管在哪個互聯網領域,搜尋引擎、音樂串流、影音直播等,都有他自己的地域特殊性,AWS等外商公司,除公司本身服務落地需要時間之外,市場的熟悉度、知名度,等等也往往不及陸資公司,但相較於中國雲提供商,AWS的優勢是:創新的服務、規模化的速度,AWS在產品的多樣性、完整性上,毫無疑問是業界的領先者,而從基礎設施上來說,衡量一個雲計算服務是否強大,一個重要的典型標準就是數據中心的數量,數量越多,在規模化下,便能提供更加便宜以及彈性的服務,在這樣的環境下,說是對抗也好、落地也行,在中國的外商公司,在追求更高的市場份額下,往往會做出一些與其他地區所不同的策略,很多人常常玩笑話說:全世界互聯網市場其實就分兩個,中國與非中國互聯網,這也是在中國的外商公司所可看見一個有趣的地方。

拿到Offer的兩大理由:Sales Skill 以及規劃性的學習

我相信讀這篇文章的讀者,最感興趣而也最被常問到的其中兩個問題就是: 面試在做什麼? 怎樣的人進的去?透過面試的觀察,以及入職之後跟主管同事們的閒聊,我覺得可以拿到這個Offer主要有兩個理由,分別是 Sales Skill 以及 規劃性的學習。

Lead Development Representative (LDR) 這個職位 ,隸屬在 Sales Function 中,其中一件非常看重的事情就是:你有沒有一定的Sales Skill ?你有沒有Client Engagement 的相關經驗?

我覺得有Sales的經驗是我錄取一個很大的原因,碩二的時候,我在信義房屋當房屋仲介,工作了大約快一年的時間,在這一年當中,累積了一些經營客戶及成交的經驗,在面試當中,分享了自己身為業務時,所處理過的一些難題以,若是科技業Bussiness Development(BD),我覺得很多時候,都是在考驗面試者有沒有 Sales Skill ? 如果你沒有業務經驗,要如何讓Interviewer 看見? 可以怎麼樣去練習?

 

首先應該了解的議題是,Sales Skill 這個技能到底代表了什麼?

我大膽的把 Sales Skill 拆成兩個部分-簡化問題Sell Idea 能力!

「簡化問題」這個層面:

回想過去科技業BD相關的面試,其中滴滴、美團、ofo 等等,透過互聯網轉型的行業有千百種,所以面試問到的問題也衍生出很多,但大部分的問題,無非都是這個原意:在環境複雜度高、資訊掌握成度低的情況下,如何解決某項的議題? 例如:你如何在二十天的時限內,為了我某項產品找到高度潛在的客戶 ?

這個問題,聽起來可能跟我們印象中的Sales( BD )不大一樣,印象中的Sales的 Mindset不是應該要能言善道(畫虎爛),面對客戶的時候自信滿滿,說服客戶掏腰包買產品吧?怎麼會跟資訊掌握度、處理問題有關? 我的感覺是,不管是在任何產業的Sales Function,在開始工作成為一個BD or Sales 之後,面對客戶時絕對不會像期中考試一樣,給你一個情境,要你ABCD的選出一個最適合的答案。在Sales 這樣的職位,通常面對情境是混亂的,客戶要的需求是需求去揣測的,Solution是多個產品組合起來的,這些是你無法在面對問題時瞬間判斷出來的,那如何簡化一個複雜的問題,找出一個明確的解決方向,可以幫助你在處理客戶問題時,減少很多的處理時間。

第二個組件,「Sell Idea」 的能力:

這個部分考驗的是兩點,在前期,瞭解客戶痛點,之後能Mapping 到自身產品去滿足其需要,在後期,讓客戶能懂。這個Sell Idea 的能力不是你要去話唬、吹噓自己的產品有多酷多炫,而是你在構跟客戶通通、想到解決方法之後,如何能夠用一個 「最乾淨、最簡潔易懂 」 的方式,讓客戶了解你的解決方案跟現今有什麼樣的差別。 很多的BD的面試,在某一關,都會有一個要你針對客戶情境去做Sales Kit, 模擬跟客戶報Solution 的這樣一個關卡,那這時候,面試官除了考驗你對於產品的了解之外,一個比重很大的Check Point 就是 這個 表達能力, 在面試中就可以約略看出這個Candidate ,整個風格、氣場是如何的,你在面對客戶提問或質疑的時候,是亂繞一些英文的Term還要呼隆過去,還是會再多問一些,更理解客戶一些,讓彼此的鴻溝漸漸減少。在Presntation的時候,也考驗著你們表達能力,如何訓練自己的表達能力,讓傳達的內容夠簡潔有力?除了仿間一些著名的原則, e.g. 金字塔原則、列點後展示之外,我建議廢話很多的朋友(像我本人),可以試著「刻意練習」去回答一些面試中常出現的題目,然後透過錄音的方式反覆去聽自己的闡述,這是我從一個管顧朋友聽到的一個練習方法,一開始覺得有點刻意,後來覺得非常有效,其選擇幾道題目,透過反覆的聽取自己剛剛的回答,來思考幾點:

  1. 我的某些語句能否講得更簡潔 
  2. 這些論點是否周延互斥
  3. 在語氣上面,我夠不夠肯定,夠不夠有張力?   

在一開始練習的時候,你就會發現,我的媽呀!原來我剛剛講的話,聽起來是這樣的,我自己都不想錄取我自己了,說服不了自己,怎麼要說服別人呢?以上這兩個: Sell Idea 的能力、簡化問題的能力,是給大家對於BD的一個準備方向,可以多朝以上的方向多思考; 如果我本身沒有Sales Experience ,我在回答這些問題時該注重什麼,或是在過去,我有哪些經歷(專案、社團、實習),可以讓我的面試官看到這點。

 

如何短時間有效地學習?

LDR 這個職缺, 屬於的是一個非常講求 Technical Skill 的 Sales Function,本身對於雲產業當時並不是很懂,在面試的時候真的是吃了很大的苦頭,由於AWS的服務非常廣,牽涉到了 iaas 、saas paas ,從下包含到了基礎的計算跟存儲、至上到了一些消息通知、自動擴展的應用功能,如何能夠在準備期間(約2-3週不等),學習產品知識,以及網際網路基礎架構,變成一個考驗。由於當時沒有底子、我請教了非常多人(現在回去看才汗顏,自己當初怎麼問這樣的問題…),那在規劃學習上,你一定要知道自己的學習優勢在哪邊,才好去制定計劃。對於AWS的學習,我是先透過一些Youtube以及AWS完整的文檔、FAQ 等等掌握了基礎的概念,在大約熟悉之後,為了對於產品更有感,我開啟了台灣所用的免費實例,直接成為User來使用,穿插著文檔教學讓紙本的知識越來越有感覺,在學習規劃上,很重要的一個Check Point會 是,在一天的學習後, 你能否把所讀的,以一個深入淺出的方式,讓身邊不懂雲的人,也能了解你所表達的。

準備面試就是一個持續的POC (Proof of Concept) 壓力測試

在經歷了漫長的面試之後,回想起來就是覺得在這段時間,簡直是不斷在被Push & Push ,自己就像是小小的產品一樣,不斷的被面試官來回的壓力測試,面試過程中受面試官檢測,面試完後,也要不斷自我檢視反省,身為暫時離開這個階段的過來人,我回想起,有兩件事當時幫助我最大:

對的資源

面試是可以練習的,而且會越說越好的。但是切記不要一昧的越記越熟、越背越快,很多時候找到對的資源比你自己練習講一萬遍還有用,對的資源我認為: 比如說 線上的教學、PTT的分享,那我覺的最最最最對的資源就是,在同階段,一起面試的好夥伴,以及在剛職場的學長姐們,我在練習每階段面試的時候,通常都會找至少兩到三個人聽說練習、讓他們問我問題,如果可以的話,能夠牽線就牽線,透過別人的協助來練習面試,更容易看到自己在表達方面的缺點以及思考的盲點,請人幫你牽線在職場工作的學長姐(當然要有禮貌),這件事情不用害羞。跟在該職場的學長姐聊聊,協助你於這個職位有一個更完整的想像以及了解是非常重要的。

心態

當我覺得很累的時候,內心總會呢喃著:幹嘛要這麼累….. 人生沒有這麼絕對吧,在我剛開始前幾次面試失敗之後,收到Thank You Letter後,我真的會情不自禁地一一細數著自己犧牲了什麼,自己花了多少的時間就為了這個三十分鐘,此時消極的時候,我會隱隱提醒自己一句:「你沒有自己想像中的那麼努力!」當我開始自怨自艾,揣度為什麼同場面試的傻逼都上了,我卻沒上的時候,我提醒自己:「你沒有自己想像中的那麼努力!!」很多時候,面試結果不僅講求表現,也關係著人和,不全然代表你表現不好,但能確定的是,你還有可以改善的空間;面試是一個持久戰,心態是關鍵,你沒有自己想像中的努力,這樣的方式有點苦行僧心態,這樣的一句話,或許你不同意,也或許難以完全反映你的心境,卻成為當時的我很好的心情舒壓口,支持著我花更多時間去練習及學習,在這樣的持久戰下,是樂觀、憤怒抑或隨和,其實都是一個很好的出發口,尋找到一個能支撐起自己的心態,然後保持這樣的心態準備下一戰。

 

21733674_1713575448662123_1020873908_o

一塊未知的紅色大陸

人生,很多時候我們都被迫在迷茫之中持續前進,很多人都會問我: 「為什麼要去中國工作?」 、「中國真的有想像中的這麼好嗎?」那這塊紅色大陸到底是好不好呢? 現在的我真的無法給出一個答案,在學生時期的工作,聽到前輩們分享在中國工作的機會,不管是在職涯成長、加薪幅度,都非常令人吃驚,但,對中國稍微熟悉的人應該知道,其實大陸在給研究生或大學生這些社會新鮮人的起薪是不高的,但是為什麼仍舊很多人爭相前往,我相信有他一定的理由。

聽到了學長從月薪五萬,到後來三年後年收五百萬,也聽到九零後的同期,有機會帶領著不是一個團隊、部門,而是一個200人以上的事業體,跟市場奮戰,這些不會是絕對,但總惹得人心癢,想要一探究竟。因為自己也沒有想像中年輕了,現在能做的,我就會去做!我是一個如果有機會去做但沒做,就會不斷耿耿於懷的人,因此就先出發了!

 

 

發表留言